台灣戰爭史回顧 (361)
為什麼稱「民政府或民事政府」?Why we call the Civil Government?
「佔領不移轉主權」是國際戰爭法的鐵則,「流亡政府不得就地合法」也是國際鐵則,台灣地位問題就是根繞著這兩大原則,就可以解決。戰爭法言明:只有「征服者」,才有「佔領權」,不排斥「代理佔領者」。
A. 國際戰爭法下的「民政府設立」模式:
琉球列島米国軍政府(りゅうきゅうれっとうべいこくぐんせいふ、United States Military Government of the Ryukyu Islands)は、太平洋戦争末期の1945年4月1日に沖縄本島に上陸したアメリカ軍により設立された。
太平洋戦争末期1945年4月1日,日本沖縄本島被美軍「征服」後,由美國軍隊設立「琉球列島美國軍政府」。
沖縄民政府(おきなわみんせいふ、Okinawa Civilian Administration)は、沖縄群島における行政機構で、1946年4月24日に設立された。
1946年4月24日設立「沖縄民政府」,是為沖縄群島的行政管轄單位。
臨時北部南西諸島政庁(りんじほくぶなんせいしょとうせいちょう、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Northern Ryukyu Islands)とはアメリカ軍占領下の奄美群島における行政機構で、1946年10月3日に設立された。
美國軍隊佔領琉球奄美群島後,1946年10月3日設立「臨時北部南西諸島政庁」作為當地行政管轄單位。
宮古民政府(みやこみんせいふ、Miyako Civil Government)は、アメリカ軍占領下の宮古諸島における行政機構で、1947年3月21日に設立された。
美國軍隊佔領琉球宮古諸島後,1947年3月21日設立「宮古民政府」作為當地行政管轄單位。
八重山民政府(やえやまみんせいふ、Yaeyama Civil Government)は、アメリカ軍占領下の八重山諸島における行政機構で、1947年3月21日に設立された。
美國軍隊佔領琉球八重山諸島後,1947年3月21日設立「八重山民政府」作為當地行政管轄單位。
琉球列島米国民政府(りゅうきゅうれっとうべいこくみんせいふ)は、アメリカ軍が沖縄に設けた統治機構。英語での正式名称はUnited States Civil Administration of the Ryukyu Islands、略称USCAR(ユースカー)。
1950年12月15日、沖縄の長期的統治のために琉球列島米国民政府となる。
1951年4月1日 - 知事らによる日本復帰を求める声が強くなると、沖縄、宮古、八重山、奄美すべて統括する琉球臨時中央政府が作られた。
美軍佔領琉球後,在沖繩設立琉球列島的行政管轄單位「琉球列島米国民政府」,英語正式名稱是「United States Civil Administration of the Ryukyu Islands、簡稱USCAR」。美國政府在經過琉球列島沖繩長期管轄後,1950年12月15日,沖縄、宮古、八重山、奄美等行政長官強烈要求歸還日本,因此,在1951年4月1日,統合諸島成立「琉球臨時中央政府」。
1952年4月1日 - 琉球政府となる。
最後才於,1952年4月1日 改稱「琉球政府」。
B. 戰領地區的「民政府概念」(Concept of Civil Administration):
Civil administration support is assistance to stabilize a foreign government. There are three mission activities that support civil administration: civil assistance, civil administration in friendly territory, and civil administration in occupied territory.
It fulfills obligations arising from treaties, agreements, or international law.
美軍在其佔領地所成立之「軍事政府即軍政府(military government)」,必然應設立「民政當局(civil administration)」,必須物色適當之被佔領方人民,依戰爭法設立「民事政府亦即民政府(civil government)」,遂行治理權之移轉,並在萬國公法規範內,施行治理。有關佔領地,民政當局之概念如下:
Concept of Civil Administration in Occupied Territory:
被佔領領土上的民政管理概念:
1. Situations occur when military necessity or legitimate directives require the Army to establish a temporary government in an occupied territory. 被佔領的領土上發生軍事需要情況,或合法要求下,軍隊應該建立臨時政府。
2. The civil administration in occupied territory is imposed force. The administered territory is under effective U.S. military control. 民政管理的管轄力量是來自佔領者,被佔領的領土之有效管理是在美國軍事控制下。
3. The U.S. military goal is to establish a government that supports U.S. objectives and to transfer control to a duly organized government as quickly as possible. 美軍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支持美國政府的政府,控制、且盡快轉移到一個有組織的民政府。
4. The U.S. military will identify, screen, and train reliable civilians to ease this transfer. 美國軍方將會確定、篩選和培養可靠的平民組織,以簡化容易這一轉移。
5. Even with the use of local civilians, the occupying forces still retain the power to exercise supreme authority. 縱然對當地平民行使最高權力,佔領軍仍保留權力。
6. Granting authority to civilian government officials does not of itself terminate the Army's responsibility in the occupied territory.
授予權力的平民政府官員本身,在被佔領的領土並不會因此終止陸軍的責任。
7. The goal of U.S. civil administration of an occupied territory is to create an effective civil government. This government should not pose a threat to future peace and stability. Support to civil administration of an occupied territory should emphasize that an orderly and efficient transition occurs from civil administration to civil government and the oblig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reaties are met. 美國對被佔領土,建立一個有效政府的目標和管理是這個政府應不會再度構成威脅,未來將會和平與穩定。強調支持民事管理被佔領土應該有序、有效過渡,讓民政、民事義務從民政府,和國際法、國際條約得到滿足。
8. Occupied hostile territory is an area the United States has taken possession of (through force of arms) with the intent to keep it from enemy control. 美國佔有(通過武力)敵對領土,意圖保持被佔領的地區不被敵人控制。
9. Possession does not require the presence of troops in all areas of the occupied territory. The occupying force must, however, be able to quickly deploy to any area within the territory to enforce its authority. 佔有並不要求在場的部隊在各個領域被佔領的領土。佔領軍必須,然而,能夠迅速部署到任何區域內的領土行使其權力。
10. The head of an established civil administration system is the civil administrator, often called the military governor. The administrator is a military commander or other designated person who exercises authority over the occupied territory. 頭部已建立民事行政制度是民事管理員,通常被稱為都督。管理員是軍事指揮官或其他指定人員行使權力誰在被佔領土。
11. The occupying power may allow the existing government structure to continue under its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It represents the easiest basis for developing a functioning government on short notice, since it is already in place. 佔領國可能會允許現有的政府結構,繼續處於其控制和監督。它代表了最簡單的基礎上制定一個有效的政府在短時間內,因為它已經到位。
12. The occupying power may elect to retain all public officials or, for political or security reasons, may replace all or selected personnel with other qualified people. Programs directed toward effecting political reform,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ing self-government are carried out as necessary. 佔領國可以選擇保留所有公職人員,或為政治或安全的原因,可能會取代所有或選定的人員與其他有資格的人。對直接影響程序的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政府部門和機構,發展自治政府進行了必要的。
13. In some cases, the occupying power may find it necessary to reorganize, replace, or abolish selected agencies or institutions of the existing government. 在某些情況下,佔領國可能認為有必要改組,更換或取消選定的機構或組織現有的政府。
14. Replacing the existing government and building a new structure is the most drastic "change of administration, COA". The occupying power should adopt this COA only if the old regime has completely collapsed or is so hostile or poses such a threat to peace and stability that is continued existence cannot be tolerated. 取代現有的政府,建設一個新的結構是最激烈的“改變管理,農委會“。佔領國應採取這種農委會只有當舊政權已經完全倒塌或敵對或造成如此這樣的和平與穩定的威脅繼續存在是不能被容忍的。
15. The occupying power must obey the existing laws, but in many cases, it may have to change the existing laws. International law is quite specific about requirements. It must meet these requirements when changing civil law in an occupied territory. 佔領國必須遵守現行存在法律,但在許多情況下,可能必須改變現行法律。國際法是有相當具體的要求。必須滿足這些要求,當要在被佔領的領土改變民事法律時。
台灣民政府駐美代表任務
美軍依戰爭法執行日本琉球佔領模式,依設立日期順序,整理如下:
1. 1945年4月1日 琉球列島美國軍政府 (United States Military Government of the Ryukyu Islands)
2. 1945年8月20日 沖繩諮詢會 (Okinawa Advisory Council)
3. 1946年4月24日 沖繩民政府 (Okinawa Civilian Administration)
4. 1946年10月3日 奄美群島臨時北部南西諸島政廳 (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Northern Ryukyu Islands)
5. 1947年3月21日 宮古民政府 (Miyako Civil Government)以及八重山民政府(Yaneyama Civil Government)
6. 1950年6月15日 臨時琉球諮詢委員會(Interim Ryukyus Advisory Council)
7. 1950年12月15日 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 (United Stated Civil Administration of the Ryukyu Islands)
8. 1951年4月1日 琉球臨時中央政府 (Ryukyu Provisional Central Government)
9.1952年4月1日 琉球政府 (Government of the Ryukyu Iskands)
當年美軍如是親自佔領日本台灣,則其於該佔領地所設立之民政府,台灣民政府無在美國本土另設代表處之必要。
美軍如是委由盟國代理佔領日本台灣,代理人沒有依戰爭法規定,於該佔領地設立民政府情況下,負責籌設「美國台灣軍政府(United States Military Government of Taiwan)」之美國國防部,則在將「美國台灣軍政府」改組為「美國台灣民政府(United States Civil Administration of Taiwan)」之前,有義務參照「臨時琉球諮詢委員會(Interim Ryukyus Advisory Council)」模式,在美國本土設立「臨時台灣諮詢委員會(Interim Taiwan Advisory Council)」,提供隱身於美國本土之「美國台灣軍政府」治理台灣之諮詢。
諮詢委員會權限:
A. 提供美國軍政府諮詢。
a. 「糾舉並改正」美國對台灣之錯誤成見(to redress American mindset on Taiwan)。
1. 「本土台灣人(people of Taiwan)」不等於「在台灣的人(people on Taiwan)」。
2. 舊金山和平條約架構內,釐清美國政府對日本統治因素之「法理台灣」不等於「台灣關係法」定義下,併入中國統治因素之「政治台灣」。
3. 台灣在日本正式投降前是日本統治下日本之國土一部份,非殖民地。台灣並非日本佔領下之中國領土,正如同波多黎各並非美國佔領下之西班牙領土,美國對「日屬台灣和美屬波多黎各」之法理地位認定,不應有「雙重標準(double standards)」。
4. 美國不應無視國際法理,而有台灣當然要「歸還」中國之成見。
b. 「提醒」美國政府,對台灣有法理責任及義務(to remind the United States of being under a legal obligation to Taiwan)。
1. 美國應以親自或代理方式,核發「無國籍旅行證件(Stateless Travel Document)」予法理無國籍之「本土台灣人(people of Taiwan)」。
2. 美國依「征服權(rights of conquest)」,有權力親自在台灣行使「佔領權利(rights of occupation)」,從而也必須履行「佔領權利」所衍生之「佔領義務(obligations of occupation)」,保護台灣安全。
3. 美國應參考「臨時台灣諮詢委員會」所提供之諮詢,設立「台灣民政府(Taiwan Civil Government)或台灣政府(Government of Taiwan)」。
B. 規劃未來「台灣民政府或台灣政府」之政治體制。
C. 建立且通順向美國軍政府陳情管道。
美國軍政府其「現任代理人馬英九」先生並無立場審判及羈押其「前任代理人陳水扁」先生。透過此陳情管道以訴求,應「立即釋放陳水扁」先生。
由以分析可結論:
「台灣民政府駐美代表處」,法理上,不具有「拓展台灣外交或管轄台灣內政」功能,其純粹是定位為臨時之「美國軍政府諮詢機構」,而其辦事處設在美國本土隨伴美國台灣軍政府,以方便「就近諮詢」,是完全合法合理的。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依美國執行軍事佔領模式,美國政府正式承認此「權宜諮詢機構(Advisory Instrumentality)」,為正式設立台灣民政或台灣政府之「前置作業」,起始台灣地位正常化之準備。
古巴模式 Cuba Mode
A. Treaty of Paris (December 10, 1898)
Article 1: Spain relinquishes all claim of sovereignty over and title to Cuba. 西班牙放棄對古巴一切宣有權及佔享權。
B. Peace Treaty with Italy (February 10, 1947)
Article 23: Italy renounces all right and title to the Italian territorial possessions in Africa; i.e., Libya, Eritrea, and Italian Somaliland.
義大利放棄對其非洲屬地,亦即利比亞、厄立特里亞及義屬索馬利亞一切管轄權及佔享權。
C. Peace Treaty with Japan (September 8, 1951)
Article 2b: Japan renounces all right , title and claim to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日本放棄對福爾摩沙和澎湖一切管轄權、佔享權和宣有權。
以上和約條文,由字面上看來,似乎是「無指定領受方(without designated recipient)」之放棄。然而,和約中之「未完成法理事務(the unfinished legal business)」其實是由「聯合國或征服者」執行最終處分,但是,聯合國或分支組織沒有權力解釋「放棄領土之地位」,只能「征服者」才具備解釋的權利,證明如下:
1. 古巴
1898年4月25日至8月12日,美國因支持古巴自西班牙獨立,與西班牙發生戰爭。古巴是西班牙憲法所不及之殖民地,其在西班牙依巴黎和約不再「宣有及佔有」古巴後,成為「古巴人之古巴」。古巴在經美國之軍政府及民政府短暫治理後,於1902年5月20日獨立建國。
2. 利比亞(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依聯合國大會所通過應於1952年1月1日前獨立之決議案而於1951年12月24日獨立.
3. 厄立特里亞(The State of Eritrea).
聯合國大會決議,將厄立特里亞於1950年併為衣索匹亞聯邦,於1993年5月24日,自衣索匹亞獨立建國。
4. 義屬索馬利亞(Somali)
聯合國大會在讓索馬利亞於10年內達成獨立之條件下,將義大利原已放棄之義屬索馬利亞交還義大利託管。義屬及英屬索馬利亞則是於1960年合併,獨立為索馬利亞共和國。
5. 台灣(福爾摩沙及澎湖)
美國依舊金山和平條約Article 23(a),為征服日本之主要佔領權國,自1952年4月28日和約生效日起,將日本台灣委由本質為中國殖民政權之台灣治理當局,代理台灣美國軍政府,繼續佔領日本台灣。
以上所述佔領地最終處分模式可證明:台灣領土之處分尚未達最終地位。除了台灣是受萬國公法所拘束之國土性質領土外,其餘皆為不受萬國公法所拘束之殖民地性質領土。因此,在萬國公法架構內,台灣在日本放棄領土權後,成為「本土台灣人之自治台灣」,和古巴在西班牙放棄領土權後,成為「古巴人之獨立古巴」,是同樣有正當性及合法性。
有別於美國和西班牙在1898年4月25日,是為「古巴獨立」而發生美西戰爭,美國和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非為「台灣獨立」而發生太平洋戰爭。因此,古巴獨立模式並不適用於台灣最終處分。而和台灣具有同樣地位之琉球,其地位正常化模式,則是值得參考。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台灣民政府 秘書長
2011/06/09
2014/01/27
留言列表